close
前幾天再網路上亂逛看到的一個小小測試
http://www.iqtest.dk/main.swf
有興趣的來玩玩看吧~

個人測出結果為130。不過,總覺得這種東西的測試結果是"僅供參考"用的,畢竟測出來的結果跟國小時所測出的結果相去不遠(代表我的腦袋都沒成長??!!)。

由八張不同的圖片去推論第九張圖片為何,這種測試對於使用象形文體的種族來說會變的易如反掌,因為日常使用中的文字就已經是圖像系統。再者,這種9宮格測試說穿了就是矩陣的概念,只會有直式、橫式、對角化的3種排列方式,縱使混合起來使用也只會再多一個順(逆)時針的思考方向,想要玩到高IQ其實也沒多難(但要玩到全部正確就很有挑戰了)。

但是,若問「人是否有智商高低的差異?」,這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!每個人天份都不同,不能齊頭化的要求。有語言能力好、有數理能力佳、亦有圖像理解能力強...等不同形形色色的人,若硬要每個人都達到相同的標準,這絕對是有違常理的。「只要努力就能夠達到目標?」這觀點是具有某種程度的瑕疵,是種安慰劑。努力就能達到目標,那也得是能力所及範圍才可下此定義,若無天份有些事情絕對是努力一輩子都到不了的!

或許,是因為本人的語文能力低下的關係,又運氣不好的生於可愛寶島,感觸才會如此深刻吧?常見報章雜誌或是生活周遭遇到人事物百般叮嚀「英文的重要性」!問題是,吾人的語文能力就是爛到無可救藥的境界,已非努力即可達到一般的程度。對於語言,在前陣子以自己過去的成績為數據來源推論出一套詭異理論--「語文能力中努力與天份的百分比例」,個人認為語文能力要達到一般的水平,環境50%、天份30%、努力20%,如果要學習母語以外的語文(即無該語文的學習環境),則把天份跟努力給等倍增加至100%(天份60%、努力40%),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堆人跳出來反駁說:「才怪,你只是不想學英文才會這麼說的!」,然而實際上這套假說只是個人無聊的推論,就台灣的考試制度來看,英文成績卡在50~60分的人為大宗(會有60~70分的假象是因為分數調整的關係),而中文成績以卡在70~80分的為主流,由統計學來推算假設所有人的能力值為常態,那麼吾人的假說便可成立。仔細思考自己過去在班上英文平均成績,再想想看有去補英文的人成績是否比較高(補習為增加接觸英文機會之環境因子),這個看似歪理的假說實際上卻有幾分真實性。

老實說,高中時期已經被罵的夠慘了,歷任英文老師都要求在英文學習上要加把勁。問題是對於一個毫無語文天份的人來說,這簡直是緣木求魚。所以,別再要求每個人的英文能力都可達到聽說讀寫都沒問題的境界了!先反過來想想看,自身中文能力是否還有國中水準,「會用就好了」只是個藉口,這個跟「電腦好難學」、「中文好難寫」或是「英文很難學」的等級是一樣的,當一個人不能接受他人說出「英文很難學」的時候,麻煩反省一下自身是否也有罩門。只要是「人」都是會有缺點、有短處,勿將自身能力任意套用到他人身上才是相互尊重的基線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